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先后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要接续奋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顾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而奋斗的历程、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中国有着长达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人类文明史上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长时期的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中国逐步落伍,而西方国家却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实现了快速和巨大的发展。
落后必然挨打。清朝统治者等待“万国来仪”,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据统计,从1840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与列强签订了900多个不平等条约。
从1840年开始,中国人的梦想就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再受洋人欺负。为了中国富强,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兴学堂、办实业。然而,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派“强国梦”的破灭。
甲午战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识到,仅靠船坚炮利和机器制造无法富国强兵,必须谋求政治制度变革,他们主张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但其改革举措触动了守旧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光绪皇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头。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封建主义的土地制度也基本上没有触动。辛亥革命不久,政权落到了北洋军阀手里,国家民族的命运被军阀和帝国主义所操纵。
1933年元旦,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东方杂志》推出“新年的梦想”专栏。郑振铎希望:“我们将会把若干年帝国主义者们所给予我们的创痕与血迹,医涤得干干净净。我们将不再见什么帝国主义者们的兵舰与军队在中国内地及海边停留着……军阀的争斗,饥饿,水灾,以及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一梦。”施蛰存写道:我梦想中的中国,“是一个太平的国家,富足,强盛”,“中国人走到外国去不被轻视,外国人走到中国来,让我们敢骂一声‘洋鬼子’——你知道,先生,现在是不敢骂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使这一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征程。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肩负起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任。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说的是“中国人”,而不是“中国人民”。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指的是当年的绝大多数中国人,不包含国民党人在内,而“中国人”的概念,当然包含国民党人,是说整个中华民族站立起来了。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实现。毛泽东同志还在西柏坡的时候就提出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其中有一条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他说旧中国好比一间屋子,太脏了,什么人都进来踩上一脚,应该彻底打扫干净。怎么打扫?就是旧的不平等条约一概废除,被帝国主义国家攫取的非法权益尽可能收回。
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依靠正确的政策、模范的行动,争取到中国最大多数人的支持。
第一,坚定地捍卫国家民族利益。1922年,党的二大就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大革命时期,喊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党中央就通电全国,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此后,又多次声明,如果国民党停止内战,中国共产党愿意把自己的军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愿意把自己的根据地变成国民政府统一管辖下的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并得到和平解决,从而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抗日,消灭和牵制大量日伪军,对中国以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第二,真诚地解决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民生问题。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大革命后期,就试图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施“打土豪,分田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地主富农抗日,改行减租减息政策;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多余的土地分给农民。这些做法,自然会使广大农民感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他们谋利益的党,他们要参加这个党领导的军队并踊跃支前。
第三,努力地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在自己局部执政的区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高度的民主——普选。考虑到大多数选民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不识字,还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了多种投票方法:识字多的选民用票选法,识字不多的选民用画圈法、画杠法,完全不识字的选民用投豆法。在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实行“三三制”。
第四,党、政府和军队高度廉洁。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经自豪地说:“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十个方面的“没有”,明显是针对国民党统治区讲的。著名学者季羡林晚年回忆:“我同当时留下没有出国或到台湾去的中老年知识分子一样,对共产党并不了解;对共产主义也不见得那么向往;但是对国民党我们是了解的。因此,解放军进城我们是欢迎的,我们内心是兴奋的,希望而且也觉得从此换了人间,觉得从此河清有日,幸福来到了人间。”
中国共产党人还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不懈努力。在中国共产党充分调动各阶层的积极性的共同努力下,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国民党留下的严重通货膨胀问题也解决了。1954年毛泽东同志讲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如果不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这句话形象说明了中国经济尤其是重工业的落后状况。正是鉴于此,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提出了一个伟大的构想:1911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45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进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6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从1953年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新中国建立初期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也发挥着很大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使来自各方面的人大代表表达自己的诉求,实现真正的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使中国政治有稳定性连续性,避免多党制国家无法避免的政治恶斗,协商民主能更好地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建立单一制国家,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能使国家保持团结统一,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关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历史贡献,党的十八大报告有一段很精辟的概括,一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近年来,改革开放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农村也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当年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改革是对原有基本制度的丰富和完善,绝不是要否定它。
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1978年,邓小平等领导人出访发达国家,意识到中国落伍了,应该奋起直追。他指出,长期封闭、半封闭使人愚昧无知,我们要改革,要开放,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否则死路一条。邓小平同志出访得来的认识,在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变成了领导层的共识,作出了几项重要决策: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僵化的体制,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不断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成就。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不光解决了过去一直未能解决的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衣、食、住、用、行的状况,医疗卫生状况和人均寿命,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立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人民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民主自由权利,法治环境愈加完善;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教育事业的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质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有些领域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体育事业发展迅速,竞技体育的很多项目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起来,已覆盖到全国城乡大部分人群。中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走过了有些国家用一百多年甚至更长时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近年来,“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成了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执政成就?中国道路为什么能够成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解释: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计划经济时期,经济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单一计划经济、单一按劳分配、单一农业集体经营。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应该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中国共产党人认为,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将长时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就要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允许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允许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还要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经验。
第二,坚持体制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但现在比过去发挥的作用大得多好得多,就是因为进行了许多方面的体制改革。仅举三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
一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改革开放前,我国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有2.5亿农村贫困人口。其主要原因是人民公社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大家出工不出力。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地承包给每家每户,种什么、怎么种、几点钟上工,都不管了。但每家每户农民都明白,种得怎么样跟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温饱问题迅速解决,城镇居民也得到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供应。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优势在于有计划、按比例,避免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态,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计划经济的弊端是缺乏活力、动力,企业没有自主权,就不会有积极性、主动性。僵化的体制造成经济发展不快,人民生活改善不大,商品严重短缺,政府不得不依靠票证来供应商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市场配置资源,不同利益主体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积极发展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动力,中国经济很快告别短缺,告别票证。
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这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党的十五大提出,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所有制形式,都可以大胆探索,大胆利用,扫除了之前很多人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思想障碍。这一点意义巨大,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纳税额、就业人口等方面,都超过了一半占比,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坚持对外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开放领域越来越宽,开放程度越来越深,对外开放带来了外国的资金、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带来了一些人类文明共同成果。我国的公务员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经济、股票、基金等,都是从其他国家学来并丰富和发展的。开放带来了外国的资源能源,带来巨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中国在全球化竞争中,发挥了劳动力价格低廉、市场广大等比较优势。后来者居上,我国因为后发,可以在学习别人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在高铁等领域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如果没有开放,绝没有今天这个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泛吸纳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社会主义。
第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参政党,为了国家发展、人民福祉共同协商,实行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制度,即重要决策由各级党委集体作出,然后由人大、政府、政协等有关各方具体实施。这一领导体制,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地避免政治上的争拗和内耗,保持政治稳定和政策连续性、决策的高效性和强大的执行力。中国共产党实行党管干部的原则,干部的选拔、管理等都由党来负责,以保证党的团结统一。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表达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的美好愿景。为完成党的这一伟大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部署。大会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些部署,在发展理念、发展战略、改革举措等方面都充满新意,具有可操作性,一定可以使各项发展要求得到落实。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是13亿多人的小康,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他认为,全面小康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他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固树立并贯彻新发展理念。他更加强调健康的发展速度,强调质量、民生和环保。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也必须依靠人民。而要想得到人民支持,就必须体现公平正义,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要求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对于党风,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他还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作出了新的政治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之所以改变过去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因为认识到中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居于世界第二位,生活用品短缺状况已根本改变。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但中国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难以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一重要政治判断,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论的基础,为十九大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提供了前提和依据。
确立了新的目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没有设定具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指标,而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的目标和要求,更有利于真正实现科学发展,避免出现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论英雄的问题。
回顾中国共产党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奋斗的历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中国共产党是有远大理想追求的党。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被人民选择、认同的最重要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是有科学理论引领的党。党从创立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在不同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成为引领党和人民实践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有选贤任能机制的党。党一直坚持自己的先锋队性质,在选人用人方面强调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强调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中国共产党是有严明纪律规矩的党。党从建立起就制定和执行严明的纪律,在不同时期逐步形成了各方面的纪律和规矩。中国共产党是有自我革命精神的党。党一直重视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清除党内的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
中国共产党过去成功,靠的是这些特质,现在和今后,依然需要其能够保持和光大。我们要自觉坚持和弘扬这些优秀特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