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初心汲取滋养 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发布时间:2023-12-12

1911年4月24日晚,夜色如墨,一位年轻人泣血手书福州城中身怀六甲妻子的诀别书写到“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信毕即是永别”。4月25日的广州城,他与革命志士浴血攻打两广总督府,受伤被俘后牺牲,年仅24岁,他就是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这封不朽的绝笔信中,他将对妻子的爱意融入为国家、民族振兴的慨然赴死,他将家庭幸福根植于为国家前途与人民命运的奔走呐喊,为此他毅然从容赴死,以唤醒四万万的民众革命,以此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林觉民是中华优秀青年为家国振兴崛起而喋血牺牲的一个缩影。展开近代中国百年的历史画卷,亦是百年沧桑史、百年探索史,百年奋斗史。面对山河破碎、主权沦丧的家国,无数中华儿女为之生生奋斗,矢志不渝。他们是鉴湖女侠秋瑾的嫉恶如仇、革命志士邹容响彻大地的呐喊、共产党员蔡和森的匡时救民的夙愿、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中对祖国母亲赤诚的爱、刘胡兰横眉冷对滴血的铡刀……在血雨腥风中,一批批中国最有前途和才华的热血青年为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的欺凌先后从容赴死。生命如此之珍贵,他们何以不畏惧死亡?他们是对这个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深的眷爱啊,他们知道唯有一死,才能唤醒四万万同胞,才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延续他们抗争的道路,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而前仆后继。这种为民为国赴死的基因已经深深的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不绝如缕,永远感染和激励着中华儿女。

1935在东北极寒的林海雪原中,东北抗日民主联军已苦战四年,四年里潜藏于茫茫雪原领导抗日斗争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赵一曼面临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受伤被俘后,日本宪兵对她施以老虎凳、电刑等各种酷刑,她始终坚贞不屈,“我的主义、我的信念不会因肉体的疼痛而动摇”。临刑之际,在留给儿子的绝笔信中她写道,“宁儿啊,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没有永远再见的机会了,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牺牲在抗日战场,但千万个“赵一曼”在前仆后继,他们是左权、彭雪枫、江姐、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已经深深的融进他们的血脉之中,在危难时刻,在深山丛林,在阴森的监狱、在残酷的战斗中,他们心中的使命不因艰难险阻而动摇,他们的初心不因时代而褪色。

有一种深情表白,叫做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00后戍边烈士陈祥榕生前在日记本上写下的一句话。班长孙涛问他,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他坚定地说,“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这句话令无数人为之泪目。清澈的爱,如此纯粹,又如此炽热;如此柔软,又如此坚韧!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冲,面对数十倍于己方的印度来犯者的暴力袭击,边防团长祁发宝等官兵奋勇还击,殊死搏斗,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坚守雪域边陲的他们深深明白,中国虽大,没有一寸多余,他们用生命镌刻着一寸山河一寸血。他们是新一代的“最可爱的人”,他们的热血,在祖国的边疆奔腾,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母亲,这份深沉的爱,是年轻戍边战士寸土不让的坚守,是无畏前行的消防员的一次次投身火海,是年轻扶贫干部日复一日的攻坚。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山河无恙,只因英雄铁肩担当。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脊梁。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无数英雄先烈是我们的民族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我们砥砺前行的指向标,更需铭记于心,并内化为新时代青年建功立业的精神滋养。